首页   出版信息   新书展厅   小说天地   美文集锦   长句短句   影视剧本   随思杂感   书画赏析   文友笔会   本站简介   联系我们
最新公告:
名人传记注音版《从小木匠到大画家-齐白石的故事》《一生漂泊为绘画-徐悲鸿的故事》2020年4月《长江少儿出版社》出版发行
18:59:37
您现在的位置: 天作出版网 >> 信息正文
   信息标题:    书评:时代的浓缩
点击数-1770
 

时代的浓缩

原载《金海岸》1996年第三期。

 

著名小品演员潘长江有一句台词:科学证明,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品!凡是优秀的刊物,大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比如《金海岸》“精品小说”专栏,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浓缩的时代。

《金海岸》九五年“精品小说”专栏共刊登作品六篇:

刘玉堂的《自家人》、赵德发的《那天凌晨有流星雨》、李勇的《私奔》、赵建君的《门里门外》、于艾香的《飘动的太阳》、天作的《寻找女孩》。

这些作品各有各的特色。

读《寻找女孩》,不可停留在小说的表面上,否则就辜负了作者的一片苦心。

这是篇象征主义的作品。表面上看,是“我”这个作家苦苦寻找意中的女孩,在寻觅鲜花时却屡屡掉入陷阱,可谓“寻芳泗水滨,光景伤我心”。自从伟人屈原把政治上的失意比作美人失宠之后,不少文人把美好的事物比作是美丽的女孩,本文即是如此。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追求美有什么错呢?精明者会说:追求美,第一、动机要纯;第二、方法要得当;第三、要有恒心……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有才华有良心的作家,为追求美可谓至纯至真,不遗余力,却遭到了一系列的打击,屡屡失意,以至最后变得自暴自弃。

小说描写了几个女孩:其一貌如“我”的意中人却冷酷无情,其二身遭惨遇而发疯,其三对我情有独钟而我却心有他鹜,其四以色情勾引路人劫人财物,其五小小年纪却与有妇之夫混在一起。可怜,“我”寻觅了许久,连要找的女孩是人是鬼都没弄明白。也许,这一切,只有牧羊老者能解释清楚,他曾经说过“难怪你小伙子就忘不了她!可惜,她不是人。”

万般无奈,“我”最后只好——古怪地笑着说:醉了好,一醉解千愁!

在当代文学艺术中,最基本的两大主题是:爱的主题(母爱、情爱)和惩恶扬善的主题。本文贵在“借题发挥”,以一个象征性的故事、一个黑色的幽默来反映缤纷复杂的现实世界。

刘玉堂驾御语言的能力很强,像拉家常一样,自然而然地展开故事情节,看似“胡罗罗儿”,实乃有的放矢。《自家人》以“我”为引子,写肖亚男。这个活泼大方、个性突出、工作能力很强的姑娘,在“文革”中因出身不好而遭到了非人的折磨。下篇写肖亚男作为华侨为第二故乡——沂蒙山办好事。通过一个人物(肖亚男)、一个山村(钓鱼台)反映时代的变化,实现主题思想的升华。文章力求“美学与历史的完美结合”。

刘玉堂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时,往往不用“我”,而是用“咱”,在不知不觉中与读者拉近了距离,而且这种“套近乎”一点儿也不显得勉强。

君健说过:一个真正伟大的作家,应该有这几个因素:首先,他应该是个政治家;其次,是哲学家;第三,是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刘玉堂就是这样的作家。

赵德发的作品选取了独特的角度,乍一读来竟象是一篇科学考查报告。斯威夫特·塔特尔慧星将与地球打一个照面,爆发一场罕见的流星雨,这毕竟是太阳系中的大事。祸兮?福兮?“我”心中惴惴不安,但老母、妻子和女儿提起它,却若无其事,谈笑风生。作者围绕流星雨娓娓道来,笔下的几个人物渐渐丰满起来:老刘心安理得地睡情妇,“笔杆子”一门心思起大早“走穴”……

可惜,由于车辆成患,大气污染严重,城市的上空灰蒙蒙的,连星星都见不到几颗,怎么看流星雨?出租司机竟把我伸臂测量星座位置的动作误认为是拦出租车,从而破口大骂。“我”到后来竟把一个炒股票赔本想跳楼的女人当成是看流星雨的知己。

文章读了大半,尚不清楚,作者究竟想反映什么?直到最后才明白,原来作者在关心我们的生活环境,关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从而“小题大做”,引发主题的爆炸。这是个富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主题,仅凭此文,作者就应该获得绿色和平组织的褒奖。

李勇的《私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十分丰满的农村少女形象。主人公虽然名字叫“小错”,但所作所为未必有错。近十年来,农村男女青年暗订终身双双私奔的现象屡屡发生,特别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可以说是到了顶峰。这种现象是对,还是错?原因何在?极少有人去分析,况且个中是非曲直一时难以说清。

《私奔》的作者十分客观地描写了这种现象中的一例,相应地提出了这一社会问题,但没有明确的答案。七儿和小错的出走,只是故事的开端。这两个青年的恋爱,在诗情画意中掺杂着很多原始的、野性的成份。小错是个文静但又不安份的女孩,她一旦发现自己得到的东西不那么理想,就坚决舍弃它,义无反顾地重新开始自己的追求。尽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她很有主心骨,“不做不情愿的事”,执着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她的进步之处。相反,七儿就显得比较窝囊,到了最后,简直耗尽了男子汉的志气。从某种程度上讲,七儿是受害者,他和错儿娘的遭遇很是令人同情。

小小的一篇文章,充满了伦理与道德、保守与开放的冲突,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门里门外》是一曲时代的悲歌。主人公是两个好朋友:卜善道和牛陆野。牛陆野的父亲是国家干部,在“文革”中不堪受辱而自杀。牛陆野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卜善道的真诚相助,他后来也给了卜善道以涌泉之报。

《门里门外》这曲悲歌大致“悲”在三个方面:

一是牛陆野父亲的冤情。牛陆野顽强地为其父的冤情上访,但是人死无对证,上面只是像打发叫花子一样敷衍一番而已,牛父的冤情最终也没有得到昭雪。

二是牛陆野悲惨的结局。明明是牛陆野救了女县长,他却把这份人情送给了卜善道。后来,女县长升任厅长,卜善道靠“厅长的救命恩人”这一身份当了玻璃厂的厂长,后来竟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而牛陆野最终经营失利,郎当入狱。文章结尾写牛陆野被处决,正应了卜善道那句话:怕不让你开口。

三是玻璃厂这个特殊的道具将整出悲剧扩大到了全县,甚至还要大。一个连年亏损的厂子一再盲目上项目,负债累累,身为厂长的卜善道明知是火坑还要咬着牙往下跳。就是这样的一个厂子,却被宣传得天花乱坠,外地参观者络绎不绝。文章已经告诉了我们个中缘由,请看:

“玻璃厂生产啤酒(瓶)刚投产就向行署报了喜,不久刘县长不再代县长,夏化乐提升为抓工业副县长。”“车间主任说:‘玻璃厂是王县长抓的点,王县长刚升专员,他树的标就倒了,还不等于打老领导的耳光子吗?’”

文中的两个主人公塑造得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牛陆野十分仗义、有骨气,知恩图报,确又倔强,缺乏政治头脑。他做的好事很是令人翘指:“文革”中救女县长,火车里救险遭歹徒污辱的少女,把“恩公”的桂冠戴到了好友的头上……卜善道有一定的经营能力,可惜厂子亏损到了家,虽有厅长、县长的支持,一个劲地发放贷款,终归是回天无力,其结局即使文中没有点出来,我们也能够想象得出。

从结局来看,牛陆野与其父不过是大同小异。为什么悲剧接连在两代人身上发生?但愿生活中别有这样的悲剧。

文章的不足之处是,插入了一个蛇足式的人物——牛陆野的女友梦西露。文中对此人的绝色美貌刻意描绘,且后来安排她与卜善道发生了些微妙的关系,似乎觉得小说中没有美女就没有吸引力。

《飘动的太阳》是心理分析型的作品,作品运用意识流的手法,在精品小说里独树一帜。

写意识流、写心理活动,是心灵对社会反映的的一种方式。这篇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就是以为它真实地反映出当代青年的心灵现实。

本文一反传统的叙述方法,根据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来行文,时空自由转换。

文中的女主人公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是先进工作者,有一个对她深爱着的、年轻有为、令人羡慕的丈夫,她的家庭生活表面上很美满,实际上却存在着危机,也许这危机她的丈夫丝毫也没有觉察到。当丈夫对她好时,她觉得丈夫是个好人,不会有外心;但是,一旦丈夫不在身边,她就胡思乱想起来,想象着丈夫和他的情妇如何爱得发狂……总之,她有时认定丈夫作风不好,有时又觉得丈夫是个正派人,而且两方面的推断都是理由充分,就是连读者也弄不清孰是孰非。

丈夫不满三十岁,才结婚三年,难道真与一个近五十的半老徐娘做着苟且之事?女主人公的口气令人不容置疑,读者却觉得她有点神经兮兮(事实上她的确有神经衰弱症)。静下来想一想,作品所描述的故事是有一定的生活基础的。

直到读了一半,我们才知道男主人公的名字叫刘外平,而始终不知道女主人公的名字。类似计算机技术的“映像”原理,在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过程中,男主人公的形象渐渐清晰起来,这是本文的又一个特点。

从文中不难看出,男主人公学识渊博,事业心强,思想活跃,但他“惶惑”,为人的精力不能全部用在工作上而烦恼,他并不了解妻子的内心世界。正像文中的编辑姚虹所说,他有一颗“好思而不安的灵魂,一颗真诚的心”。

本文向我们揭示了当代青年渴望走向现代生活却又惶惑的心理。

丈夫是君子也罢,是小人也罢,只是小说的“引子”,文章的主题是揭示一定的社会现象,给人以更深一层的启迪。

对人的心理分析得如此透彻,这样的作品实在少见。

本世纪二十年代,随着弗洛依德深蕴心理学的流行,我国的施蛰存先生首先尝试用“心理分析”这种新文体来写小说,但很多人因为不习惯而排斥它。

对“意识流”小说,我们现在已经不像八十年代读乔依斯、伍尔芙的作品那样不习惯了,从王蒙的《春之声》到新时期以来的先锋文学实验,印象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的等作品不断涌现,构成了当代小说的独特景观,于艾香的作品就是其中的一支奇葩。

此文让人深思做人的艰辛,闯事业的不易。整天累死累活地干,还要提心吊胆地怕留下什么缝隙,怕让人钻了空子。甚至与自己的爱人之间,也有不易觉察的莫大隔膜。作者曾经说过,小说就是要表现人生的“遗憾之美”。

《飘动的太阳》是一首诗或者是一支歌,又是一个禅的故事。但愿每个读者朋友都能从中悟出什么,最好在此基础上有更深一层的发挥。最后让我们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来结束对本文的评论:“列宁认为,人类如果不能学会如何在和平环境中生活,文明将遭到破坏。”

最 新 发 布
名人传记注音版
长篇小说《人生归处》
名人传记注音版《从小木匠到大画家...
上海国际电影节消息
文学的哀愁与网络矛盾文学奖的落寞...
长篇悬疑小说《人生归处》即将出版...
电影文学剧本《白求恩在河间》
长篇悬疑小说《人生归处》、小说集...
小说精选《围困》
国学经典《十三经入门》
 
热 门 点 击
长篇小说《当爱越过年轮》《美与丑...
国学经典《十三经入门》、小说精选...
绝恋(已出版)
英文诗歌赏析技巧
文学的哀愁与网络矛盾文学奖的落寞...
文化批评:读书在这个时代到底有什...
名人传记注音版《从小木匠到大画家...
先锋文学只是为中国文学疏通血管的...
Acquainted with ...
村上春树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希望越来...
 
Copyright © 2009 天作出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严禁拷贝 北京网站制作:海源川汇  京ICP备100278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