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日全食 多些科普少些炒作
瞿方业
来源:《北京青年报》
7月22日,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在我国上演。这次天文奇观将主要“照顾”长江沿岸地区,我国东南和华北等地将看到明显的日偏食。盛况在即,天气成了眼下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从目前的预报来看,日全食带南北两侧的天气晴好,适合观测;但身处全食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却可能因为阴雨天气错过这次百年奇观。
其实无论天气晴好,还是淫雨霏霏,日食都会以自己的规律和节奏照常“上演”,“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丝毫不在意人们是否会观看。既然看不看日食是人自己的事,日食只会影响人类自己,那么,尽管全食带观看百年奇观会被天气破坏,人们会有些扫兴,但提前为日食到来做些必要的安排,以免到时候手忙脚乱,倒没什么大错。尽管日全食持续时间只有六七分钟,但这几分钟里天空会完全黑暗,如同那些真实的夜晚,确实地说,它就是夜晚,只是在一天时间里,夜晚来了两次。
无论天空是否下雨,“天狗”都会照样“食日”。这会对人的心理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只有经过才知道。古人对此是迷信的,日食从来都被当成上天的暗示来加以解读。现代科学昌明,将此当成命运暗示恐怕没多少市场。夜晚谁都经历过,只是没有经过几分钟的夜晚罢了。如此想了之后,也就坦然许多。不过,无论会不会发生什么事,提防着些可矣!国务院办公厅特地下发《关于妥善做好应对日全食工作的通知》当然也没错,毕竟500年才遇这么一次,政府也没多少应对经验,现在未雨绸缪一下,体现一下服务理念,也无不可。
但在国内,自从500年一遇的日全食“路线”确定后,不少城市就开始宣传自己的最佳日食观测点。专家指出,这一说法属误读。还有,据媒体报道,由于日食方向是从西向东,有天文爱好者设想,如果坐飞机从成都等地向东飞,是否可以在飞机上看到更长时间的日食。这一想法使得日食时间段上从成都沿日食带飞行的5个航班一票难求。为了顺应这一逐日热潮,四川航空特地开通了追日航班。这些宣传和做法就太缺乏理性。天文专家指出,月影移动的速度几乎两倍于音速。比如成都食既时间为上午9时11分13秒,上海食既为9时36分48秒,两地相距1600多公里,月影将在25分钟内从成都“抵达”上海,而客机要飞两个多小时。因此,在飞机上最多只能多看十几秒的日全食。
不知道这些宣传的目的是什么,大约是人们的奇思妙想,也可能是商业策划,不过,如此炒作,恐怕没有多少益处,除了增加热闹,还可能误导大众。比如飞机观测,就可能让一些人白花钱。最佳观测点之说,则会让人们都涌到同一个地方,反而造成观看不便。至于有些城市以日全食宣传吸引人们观光,虽然是商业社会的常态,如果过分炒作,也恐非好事——现在全食带都下雨了,从前的炒作恐怕后果不妙。 日食几乎在国内都能看到,从哪个角度观看都是独一无二的视角,因此,用平常心来观看它,似乎更为妥当。媒体最好是带着问天的精神,以科普的角度报道这些事,引导人们将观看日食的过程当成学习天文知识的契机,这样更表示对天地的敬畏,也更具科学精神。问天,需要科学视角,而非浮躁的炒作。如果过分炒作自然奇观,对社会理性的形成并没有多少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