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信息   新书展厅   小说天地   美文集锦   长句短句   影视剧本   随思杂感   书画赏析   文友笔会   本站简介   联系我们
最新公告:
名人传记注音版《从小木匠到大画家-齐白石的故事》《一生漂泊为绘画-徐悲鸿的故事》2020年4月《长江少儿出版社》出版发行
18:59:37
您现在的位置: 天作出版网 >> 信息正文
   信息标题:    探索弘扬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
点击数-1377
 

探索弘扬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交融不断加深,与科技的结合更加紧密,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积极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客观需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是能否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健康发展、繁荣昌盛的一个重要因素。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理性认识和认同感、归属感。在实践中,应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积极探索弘扬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其中的许多思想和精神至今仍然熠熠生辉,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天地之间,莫贵于民”的民本理念,“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革故鼎新,因势而变”的创新精神,“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高尚气节等等。今天,我们弘扬中华文化,需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深刻认识其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认真挖掘和提炼其中的有益思想,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在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利益格局以及社会意识等日益多样化。与此相适应,中华文化也应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广泛的包容性。但必须明确,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按劳分配是主要分配方式,这就决定了中华文化的当代形态必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服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坚持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的有机统一。坚持民族性,是指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尊严,提升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民族自主意识,使中华文化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特质。坚持科学性,是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大力宣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坚持大众性,是指充分发挥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民群众既成为文化创造的主体,也成为文化消费的主体;既能够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也能够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

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有益成果。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并不断发展壮大,在世界各种文化中独树一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善于从外来文化中汲取有益养分,因兼收并蓄而丰富多彩,因博采众长而繁荣昌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中华文化,也应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就是努力创造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文化内容和形式,把中华文化推向新境界;面向世界,就是从世界各国的文化成果中吸取有益成分,开辟中华文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宣传中华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面向未来,就是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中华文化在不断创新中永葆生机和活力。 

(执笔:罗文东) 

最 新 发 布
名人传记注音版
长篇小说《人生归处》
名人传记注音版《从小木匠到大画家...
上海国际电影节消息
文学的哀愁与网络矛盾文学奖的落寞...
长篇悬疑小说《人生归处》即将出版...
电影文学剧本《白求恩在河间》
长篇悬疑小说《人生归处》、小说集...
小说精选《围困》
国学经典《十三经入门》
 
热 门 点 击
长篇小说《当爱越过年轮》《美与丑...
国学经典《十三经入门》、小说精选...
名人传记注音版《从小木匠到大画家...
绝恋(已出版)
英文诗歌赏析技巧
文学的哀愁与网络矛盾文学奖的落寞...
文化批评:读书在这个时代到底有什...
先锋文学只是为中国文学疏通血管的...
Acquainted with ...
村上春树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希望越来...
 
Copyright © 2025 天作出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严禁拷贝 北京网站制作:海源川汇  京ICP备100278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