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圣洁灵魂驾鹤去
——悼念巴-布林贝赫先生
郭雪波
伴随着萧瑟秋风草木凋零,从寒意阵阵的草原青城呼和浩特传来噩耗,著名诗人巴-布林贝赫先生溘然仙逝。顿时,我心中涌出难抑的哀痛之情,忍不住仰天叹惜,双眼湿润------我似乎看见,一颗文坛灿星划过草原天空,轰然殒落。
我是读着诗人的诗,走上文学道路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库伦旗一座旧庙里的中学语文课上,我的语文老师、诗人——格-特-巴音宝力格第一次向我们朗读了他的诗:《北海公园之歌》。那诗行中的澎湃激情,涌动的排比浪潮,优美纯正的蒙古文字艺境,一下子感染了我,攫住了我,撞响了我心中的文学之钟。由此,我在启蒙老师格-特-引领下,驰骋在布林贝赫诗海中,因受格-特-老师偏爱影响,在纳-赛音、其木德道尔吉、尹湛纳希等众多近当代蒙古族诗人中,当时才十四的我也更喜欢更崇拜浪漫而才华横溢的巴-布林贝赫的诗,由此也做起当诗人的梦,写了很多诗,并在两年后读蒙专时发表了第一首诗《红心之赞》(内蒙古日报)。
巴-布林贝赫的诗,影响了当代蒙古族文学两三代人。可以说,他是我国蒙古族新文学奠基人之一,用杰出的诗才开创了一代诗风。他犹如一只诗的雄鹰,翱翔在草原上,翱翔在祖国的蓝天,并飞腾驰名于国际文坛,享誉海内外。
他诗作等身,学著满案,当内大教授后桃李满天下。他先后被选为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中华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并担任内蒙古蒙古文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中国蒙古文学学会理事、内蒙古文联名誉主席等社会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至今共创作了几千首诗歌,出版15部诗集,成为蒙古族诗歌史上无可争议的一座高峰。长诗《生命的礼花》获内蒙古自治区1957-1980年文学戏剧电影文学创作奖一等奖;抒情诗《命运之马》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散文诗《大地的吸引力》获《诗刊》1981-1982年优秀作品二等奖;散文诗《荒冢》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文学创作索龙嘎二等奖,《心声寻觅者的札记》(诗论)获内蒙古自治区索龙嘎奖理论一等奖和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论奖;《蒙古族诗歌美学论纲》(专著)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蒙古族诗歌美学论纲》(专著)获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专著)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直觉的诗学》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他的诗歌多次被《新华文摘》、英文版《中国文学》等刊物转载,出版六部汉文诗集《东风》、《生命的礼花》、《群星》、《龙公的婚礼》、《命运之马》和《巴?布林贝赫诗选》等,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诗作被翻译成英、日、朝鲜和世界语,在台湾、日本、蒙古国等地区和国家出版、转载,获得极高的赞誉。
他还是著名的学者、专家、教授。在五十多年的创作与学术研究中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4部,《心声寻觅者的札记》、《蒙古族诗歌美学论纲》、《蒙古族英雄史诗的诗学》和《直觉的诗学》,以其高屋建瓴的诗学思想,融贯中西的广阔视野,博大精深的理论内涵代表着当前蒙古史学研究的最高成就。另外,他还出版了《蒙古英雄史诗选》(上、下)、《蒙古族当代叙事诗选》、《蒙古族当代诗选》等多部合著和编著。1994年-1998年间,他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八五”规划项目“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蒙古文学资料丛书”、“蒙古文学研究丛书”等项目。
从小崇拜,可我与他本人相识却比较晚。那是在全国第五次作家代表大会上,丰台京丰宾馆,我怀着忐忑和崇敬之心特意去他的房间拜访了他。那时,谦和的微笑挂在他略显刚毅的脸上,学者的气质与诗人的敏感使他的双眼更具有了穿透人灵魂的深邃。没有几句,他先提起我那篇当时发在《文艺报》上的散文《嘎达梅林小路》,肯定说“你是第一个从开荒、从草原生态这个角度诠释嘎达梅林的人”,并得知我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调查嘎达梅林事迹,找到参加嘎达梅林起义并幸存的十几人和有关人员数十人进行采访,写有五本三十多万字采访记录,先生更是惊叹不已,极力鼓励我一定要完成好这部历史巨著。
如今,我的八十万字小说《青旗——嘎达梅林》已完成,可还没来得及奉献先生赐教,先生却已驾鹤去,星空与大地两茫茫,何不令我后辈晚生伤怀与唏嘘!
草原巨星殒落,鹤鸣九皋伴送。
一个舒写民族真情、传达民族智慧和意志的诗人英灵归去了。
一个终生耕耘,创造无数精神财富的蒙古民族的骄傲学者、牧人之子共产党人——巴-布林贝赫,放下他辛劳的笔杆,如牧民放下羊鞭,去休息了。
让我们纪念他,记住他,继承他吧。
以此短文,怀悼他圣洁灵魂在天堂安息。
二00九年十月十五日夜
来源http://blog.sina.com.cn/guoxueb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