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信息   新书展厅   小说天地   美文集锦   长句短句   影视剧本   随思杂感   书画赏析   文友笔会   本站简介   联系我们
最新公告:
名人传记注音版《从小木匠到大画家-齐白石的故事》《一生漂泊为绘画-徐悲鸿的故事》2020年4月《长江少儿出版社》出版发行
18:59:37
您现在的位置: 天作出版网 >> 信息正文
   信息标题:    《白鹿原》创作“秘史”
点击数-1161

 

 

为鲁院高研班授课,讲到《白鹿原》创作的一些情况,学员们很感兴趣,不少人想了解更多信息。去年《北京晚报》曾发表记者孙小宁《白鹿原:“陈氏馒头”何以筋道》一文,报道了我和几位批评家、编辑家朋友对《白鹿原》创作等情况的介绍。现转贴于此,以飨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博友。原文“创作秘史”部分,个别地方本人小有改动。

——白 

《白鹿原》创作“秘史”

 

自出版以来版本无数、总印量超100万册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最近又以精装四卷的《陈忠实集》中的一卷与读者见面。今年4月,正值《白鹿原》创作二十周年暨荣获茅盾文学奖十周年纪念,陈忠实应邀来京,到现代文学馆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与众多在京评论家、文学编辑一起,共话《白鹿原》从创作到获奖的秘史。

创作秘史

“陈氏馒头蒸得好,就在于:面好、酵老、工到、气饱”

“我和陈忠实曾一起在陕西作协工作。我是《白鹿原》创作的见证者。”当年《延河》主编、如今鲁迅文学院的常务副院长白描,提到陈忠实,首先感慨陕西作家有共性,他们大都从小生活在底层,经历过苦难磨砺,有扎实的生活基础,但他认为,陈忠实的成功还在于,他不满足这些。“如果把《白鹿原》比做一锅馒头,陈氏馒头之所以好,是因为:面好,酵老、工到、气饱。”

什么叫面好?白描说,就是生活积累丰富。为了创作这部渭河平原农村50年的历史长卷,陈忠实跑了关中很多地方,查阅了很多县志档案,搜集发掘了极其丰厚的生活素材。陈忠实原本生活底子就非常深厚,为这本书,从1986年到1988年,又准备了数年,没有“精粉”,陈忠实不会去蒸这锅馒头的。

酵老,说的是陕西的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特别是精神传承。陕西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又有着强大的文学传统,陕西老一辈作家有柯仲平、柳青、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等,白描认为,“陕西这些作家,个个都是大树,柳青这棵对许多人影响至深,甚至包括生活方式的选择。陈忠实学柳青,学的是他的方法与精神。陕西文化和文学的传统给陈忠实留下了特殊的基因,这就像“酵头”,在精神和品质层面,在看不见的地方发挥着作用。

工到,就是功夫下到了,蒸馒头要揉面,凑合揉几下馒头能蒸出来,但只有下工夫花力气把面揉到,蒸出的馒头才筋道。关于陈忠实为这本书所下的工夫,白描回忆了一个插曲:“1990年,陕西作家路遥以《平凡的世界》获茅盾文学奖。陈忠实到我那儿小坐,我对他说,你能不能把《白鹿原》的部分章节先在《延河》上登一登?他点起卷烟,慢悠悠地说:急啥?路遥都获奖了,我还急啥?正是因为路遥获奖了,陈忠实才不轻易往出拿,把《白鹿原》的标准又提高了一层。写好的作品,又收拾了一年多,这部作品问世,是在两年之后。”

所谓气饱,指的是气韵饱满,意韵贯通,作品给人以充实充盈的感觉,既能感觉到作品所表现的生活有一种“气场”,也能感觉到作家进行艺术创造时贯穿其中的“气场”。一部长篇巨制,有些作家可能会写得上气不接下气,疙里疙瘩,但读《白鹿原》决没有这样的感觉。白描认为,陈忠实不仅是这部长篇,他后来创作的短篇,也都气韵饱满。

获奖秘史

“反对它的人也没有反对过去,这是茅奖评选中有意思的事”

已经退休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何启治先生,是《白鹿原》第一个单行本的责编。他透露,《白鹿原》先在《当代》连载,后在人文社出版,光是人文社的版本,总印数就已超百万。虽然好评如潮,但是《白鹿原》的获奖之路,并不平坦。“19975月八五长篇出版奖,《白鹿原》几乎没获得候选资格。茅盾文学奖评奖中,也有批评之声。最后,《白鹿原》做了相应修订,获此殊荣,但也因此在文学界引起争议。但我认为,修订并没有伤筋动骨。”

“反对它的人最终没有反对过去,这是茅奖评选中有意思的事情。”评论家白烨见证了那次茅盾文学奖充满坎坷而又惊心动魄的评选过程,同时也见证了这部作品问世之初带给文坛的惊喜。“《白鹿原》第一次开作品研讨会,会议原只安排了半天,结果大家意犹未尽,就一直坐那儿开下去,整整说了一天。”由当年这部得奖作品说到新一届茅奖评选,评论家胡平感叹,长篇走到今天,并没有朝前走。虽然入选作品不乏史诗之作,但是人物的命运感与思想的穿透力,还是无法与《白鹿原》相比。

经典秘史

“宁犯天条,不犯众怒。《白鹿原》盛载了一个民族的秘史”

“《白鹿原》当年征服了我,现在继续在征服我。靠着那份惊人的真切,情节的神秘,还有千百年的文化积淀以及对革命与暴力的反思。”评论家阎纲将《白鹿原》的征服总结为八个字:“宁犯天条,不犯众怒”。它所突破的文学天条在评论家李建军看来,是完成了一个作家的文化自觉。“柳青的创作服从了时代给予他的价值观,而陈忠实用自己的脑筋在判断与叙述历史,它因此能呈现一个民族纸面背后的秘史。而他的语言,又非常劲道,叙述充满智慧,融合了柳青、马尔克斯、肖洛霍夫众家所长。”

《北京晚报》记者  孙小宁

来源http://blog.sina.com.cn/iambaimiao

 

 

最 新 发 布
名人传记注音版
长篇小说《人生归处》
名人传记注音版《从小木匠到大画家...
上海国际电影节消息
文学的哀愁与网络矛盾文学奖的落寞...
长篇悬疑小说《人生归处》即将出版...
电影文学剧本《白求恩在河间》
长篇悬疑小说《人生归处》、小说集...
小说精选《围困》
国学经典《十三经入门》
 
热 门 点 击
长篇小说《当爱越过年轮》《美与丑...
国学经典《十三经入门》、小说精选...
名人传记注音版《从小木匠到大画家...
绝恋(已出版)
英文诗歌赏析技巧
文学的哀愁与网络矛盾文学奖的落寞...
文化批评:读书在这个时代到底有什...
先锋文学只是为中国文学疏通血管的...
Acquainted with ...
村上春树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希望越来...
 
Copyright © 2025 天作出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严禁拷贝 北京网站制作:海源川汇  京ICP备100278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