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版信息   新书展厅   小说天地   美文集锦   长句短句   影视剧本   随思杂感   书画赏析   文友笔会   本站简介   联系我们
最新公告:
名人传记注音版《从小木匠到大画家-齐白石的故事》《一生漂泊为绘画-徐悲鸿的故事》2020年4月《长江少儿出版社》出版发行
18:59:37
您现在的位置: 天作出版网 >> 信息正文
   信息标题:    作家不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点击数-1247

 

麦家:作家不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2010年08月05日 03:11  新浪读书

  新浪文化博客:为何不写这破译这个题材了?是创作遇到了瓶颈,还是因为这类小说的创作给您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或是谍战题材作品已被市场过渡追捧,市场已将目光转向其他题材?

  麦家:跟市场无关。从一开始,我的写作都没有考虑过市场元素,我认为一个职业作家,一个视创作为生命的作家,无论如何是不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的,那样只会消耗自己的创作动力与创作灵感。而且,说到底市场也是无法迎合的,因为没有人可能预设一部畅销书。书像人,有神秘的命运,我的书现在很畅销,但在出版前却频频退稿,因为出版社都不看好我的书有市场。总的说来,大部分畅销书都是碰上的。

  至于为何不再写这类题材了,一方面是因为我觉得这题材我写得够多了,再写很难自我超越,甚至难免重复;另一方面,破译家我实在写得心力交瘁了。破译家都是天才,要写他就要把自己“调”成一个天才,要看大量资料,写每句话都要深思熟虑,实在太累了。我的身体也不允许我继续这么“累”下去。

资料图片:麦家
资料图片:麦家

  新浪文化博客:现在很多作家在创作时会有意无意的往影视作品上靠,都希望自己的作品会改编成影视剧,从而名利双收,您如何看这种现象。您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之间的关系?

  麦家:应该说,小说和影视天生不是一个道上的,如果要求彼此“合二而一”,成为兄弟,像一个模子压出来的,那么这两个作品当中肯定有一个是失败的:要么是小说,要么是影视。甚至可以这么说,越优秀的小说要改编为优秀的影视要接受更多的伤害。因为道理很简单,在小说中出彩的东西,比如文学的语言、繁复的意境,影视往往是表达不了的,如果一定要表达,就要做好拍一部烂影视剧的准备。而刻意想向影视缘靠拢的小说,到后来则多半是没有影视缘的。

  编剧和小说家,就像散装酒和年份酒,虽然都是酒,但用的功完全不是一回事,甚至是对立的;也像艺术家与匠人的区别。颜真卿是书法艺术家,以后的人,把颜体写得再漂亮,甚至比颜真卿还要颜真卿,那他也只能叫书法匠人,而无法成为大师。小说的创作是必须具备强大的原创力的,而剧本因为现实条件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却只能扼杀原创力,只能令人匠气。由此,我有一个固执的观念,那就是小说创作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灵魂塑造档案,而编剧不过是一份工作,尽管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意义上却要见小很多。所以,文学再边缘,影视再火爆,我认为小说家也不会消失。消失掉的,必然从一开始就不是真正的小说家。

  在我看来,眼下这种影视火爆文学冷僻的情况也只是暂时的,快餐文化不会总这么强势,快节奏的生活极度损耗生命,并不符合自然规律,其末日也许可以预见。

  新浪文化博客:前几天您去了香港书展,现在在台湾,您觉得两岸三地麦家的读者有何不同?

  麦家:港台读者的阅读态度是很放松的,他们的眼界很宽,一本小说与一部好莱坞大片的区别也许就只是观看方式的区别。这与内地的读者有些不同,内地的读者更传统,见得更深一些。笼统地说,二者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更宽,一个更深吧。

  新浪文化博客:此次港台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麦家: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热。不光是天气热,还有东道主的盛情,也热。

  新浪文化博客:您如何看待作家出名,出名后如何保持写作的激情?您觉得您获得矛盾文学奖到现在,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麦家:别人我不清楚,就说说我自己吧,我其实对我的文学才华始终有怀疑,包括今天。我对写作有很大的畏惧感,不敢轻易下笔,写好后也总是反复修改,不信任。自我怀疑其实也是自我肯定:在怀疑中肯定。我不太相信一个永远自信满满的人能拿出非常好的东西,因为他少了检验的过程。到今天我的文学创作好像已经稍有地位,但还是在怀疑,而且我觉得这是一个作家应有的心态,也是令自己保持创作激情的合理途径。这么说吧,自我怀疑是我创作最大的激情。

  至于变化,我认为改不改变关键是看自己。当然,茅盾文学奖作为中国影响最大的一个文学奖,我有幸成为得主,就要接受某些试图“改变我”的考验和干扰。对此,我的原则是试图不被改变,或者说尽可能保持常态。说到底,我就是个写作者,每天靠读书和写作过日子。写作需要孤独,作家的最好状态就是躲在文字背后,做生活的旁观者。我现在依然过着这种日子,但我享受这份孤独。文字也需要我孤独。

  新浪文化博客:哪些作家对您影响最大?您平时都读哪些经典?

  麦家:我的阅读面一直不是很广泛。我读的中国作品不多,主要是读西方的经典文学作品。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偶像作家。最早的时候,我痴迷茨威格。茨威格现在被文学界贬为二流作家。当然,他不是一个一流的伟大作家,他是个多产的作家,写过很多小说,还有很多传记。他的小说过多的关注意识,关注内心活动,故事推进就像坦克一样,很缓慢,细密,但很有力度。

  后来又迷过一阵子卡夫卡、加缪。总的来说,我现在回过头想,和我内心最相宜的,只有两位作家,纳博科夫和博尔赫斯。这两个作家的小说里,智力游戏的成份很多。我觉得,小说首先就是个游戏,是一种精神智力游戏。不过,她和我们生活中、电脑机器中的游戏有点不一样。生活中的游戏可能只跟肉体、智力关联,和心灵不太相干,而文学作品是直接与人的感情和心灵呼应。人的内心是天生需要温暖、温情和柔软的,但这些温情和柔软,生活并不会直接产生,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我们经常会有这种感受,在阅读某部作品的时候,人的内心一下子会变得很柔软。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和作品共同去经历一些人生大事,这样人的内心就会变得更加厚实,更加饱满。你看小说也好,写小说也好,不可能直接改变生活,但有些人就是需要它。它会间接地影响人。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经历过一次心灵游戏。换句话说,如果人不需要小说,那他的内心会多么坚硬,多么孤寂。 

来源http://book.sina.com.cn/news/a/2010-08-05/0311271391_3.shtml

 

最 新 发 布
名人传记注音版
长篇小说《人生归处》
名人传记注音版《从小木匠到大画家...
上海国际电影节消息
文学的哀愁与网络矛盾文学奖的落寞...
长篇悬疑小说《人生归处》即将出版...
电影文学剧本《白求恩在河间》
长篇悬疑小说《人生归处》、小说集...
小说精选《围困》
国学经典《十三经入门》
 
热 门 点 击
长篇小说《当爱越过年轮》《美与丑...
国学经典《十三经入门》、小说精选...
名人传记注音版《从小木匠到大画家...
绝恋(已出版)
英文诗歌赏析技巧
文学的哀愁与网络矛盾文学奖的落寞...
文化批评:读书在这个时代到底有什...
先锋文学只是为中国文学疏通血管的...
Acquainted with ...
村上春树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希望越来...
 
Copyright © 2025 天作出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严禁拷贝 北京网站制作:海源川汇  京ICP备100278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