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慧)今天,中国作协官网公布了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81部备选作品,它们是从178部参评作品中投票选出的。作家方方的小说《水在时间之下》列入围作品首位,由省作协推荐的浙江作家艾伟的长篇小说《风和日丽》名列第11位。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苏童的《河岸》、莫言的《蛙》和刘庆邦的《遍地月光》均名列其中。
对于这份“大腕云集”的入围名单,一些网友表示质疑,认为茅盾文学奖仍然是老牌作家的天下,评奖者的文学喜好太过传统。今天,记者采访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茅盾奖评委说,参加第一轮评选的61位评委被分成了6个组阅读、讨论,目的可能就是为了避免意见太集中。第一轮原本要评出80部入围作品,每位评委可以投的赞成票不能超过80部,但因为有两部作品得票数一样,所以最后定为81部。这位评委表示,虽然目前大牌作家的得票数比较靠前,但这个排名只是第一轮投票的结果。随着一轮轮投票的进行,留下的作品越来越少,排名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另外,该评委认为,网络文学写作随意性比较强,大部分作品从文字、语言的精致程度来说还达不到茅盾文学奖的要求。
无疑,采用61人的大评委制以及实名制投票,成为本届茅盾奖的最大亮点之一。比如,为扩大评委的代表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推出专家参加评委会;为加强评选的连续性,评奖委员会将承担由初评到终评的全部工作;为体现评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本届评奖首次采取实名制投票等。其中,采取实名制投票最引人注目,人们普遍认为它充分体现出了茅盾文学奖评选的公开、透明。
《江南》杂志主编袁敏说,“实名投票,评语公开”是去年郁达夫小说奖首先确立的评选方案。初评、终评均实行评委实名投票,评奖过程媒体旁听,完全透明。作为全国最高级别的文学奖,茅盾奖也改为实名制投票,这应该是一大进步。
但在浙江的年轻作家看来,茅盾奖的改革力度还不够大。比如,对于入围的提名作品,能否由社会各界或广大文学爱好者确定?当然,这只是作家们的一厢情愿。今天,记者在杭州博库书城询问了不少读者,他们大多对这81部参评作品不甚了解。有读者说,参评作品由作协决定,不可能代表广大读者的看法,当然也得不到读者的认同。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曾经是读者买书、读书的最好指南,而在今天,茅盾奖已盛况不再,且充满争议。一家网站的调查结果表明,半数以上的人没看过获奖小说。知道茅盾奖获奖作品《暗算》的人最多,但这是因为大家看了以此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有网友说,这一现象多么悲哀,与中国文学界长篇小说的最高荣誉奖的名号是多么格格不入,中国文学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萧条期?
在浙江诗人张道通的记忆里,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影响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民众的阅读量急剧下降。对于青少年而言,由于学习压力大,自由发展空间狭小,热爱读书的孩子也越来越少。人们普遍感叹“没有时间读书”,有的文学作品为人知晓,也是因为影视作品的缘故。
不过, 话说回来,当代文学又有多少好作品问世?文学要么彻底精英化,让百姓看不懂,要么彻底大众化,向俗趣低头,始终找不到一个准确的时代切入点。其实,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不用担忧没读者的。
眼下,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揭晓最终结果已进入倒计时。接下来,评委会经三轮投票选出不超过20部提名作品,再经两轮投票选出不超过5部获奖作品,20日公布获奖名单。
本次茅盾奖还有哪些谜底?茅盾故乡的作家能否有戏?让我们一起来预测一下吧。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概况
图为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左起:贾平凹、迟子建、周大新、麦家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次设立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文学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在中国文坛的影响较大。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blog)主办,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05年评出并在浙江乌镇颁奖,评委名单如下:
主 任:铁 凝
副主任:陈建功 李存葆
委 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丁临一 牛玉秋 叶梅(土家族) 包明德(蒙古族) 任芙康
次仁罗布(藏族) 吴秉杰 何向阳 汪政 汪守德 张小影
陈晓明 胡平 贺绍俊 郭运德 龚政文 阎晶明 谢有顺
赖大仁 熊召政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如下(点击查看详细)
《秦腔》 贾平凹著
《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暗算》 麦家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湖光山色》周大新著 作家出版社出版
(编辑:cy)
声明:新浪读书、中国作家网独家联合报道。文章、图片版权所有,如需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新浪读书”。
相关
茅盾文学奖相关信息
专题: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回顾历届茅盾文学奖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荣誉奖作品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 获奖作品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